子日網

世界因你而不同

這些天可以睡個懶覺,但大約是多年職業工作作息習慣使然,到點就醒。懶床的方式是躺在床上看書,那得是本有意思的書。在這些個假日的早晨,我翻著一本《世界因你而不同——李開復自傳》。李開復真是一位非同凡響的優秀華人,他是一位天才,更難得的是他的坦誠,他報效祖國的拳拳之心。

我們與我學網一起辦公,但之前,我對李開復瞭解甚少。前些天,我學網來了位新員工。聽他的同事介紹說,他也是位名人,當年某位美國知名人士去北大演講,他舉牌公開抗議,成了媒體關注的人物。他給我的感覺非常謙遜,有禮貌。他說來我愛網,是受李開復的影響。於是,我有些好奇,跟我學網工作人員“請”了這本《世界因你不同》,而且還是李開復的簽名本。

李開復成功的人生經歷,也許博友們比我瞭解得多。他曾先後在蘋果、SGI、微軟、谷歌等公司擔任要職,1998年新手創辦了微軟中國研究院(後更名為微軟亞洲研究院),2000年就任微軟公司全球副總裁,成為比爾·蓋茨的七位高層智囊之一。2005年,加入谷歌公司,任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。2009年創立創新工場,一個全方位的創業平臺,旨在培育創新人才和新一代高科技企業。

李開復在回顧半生經歷中,談到對他影響深刻的思想,對我們,尤其是年青人同樣非常有啟發意義。李開復有幸在11歲時就從臺灣去美國上學,他身上既有中國傳統的美德,更有美國教育帶給他的自由開放精神,創新精神。“興趣就是天賦,天賦就是興趣”。他認為,美國的大學教育,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,我們從閱讀中思考,從辯論中思考,從而獲得啟示,進而將獨立思考變成了一種能力。美國教育家斯金納說:“如果我們將學過的東西忘得一乾二淨,最後剩下的就是教育的本質了”。李開復本來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的是政治科學專業(隨便提一句,他很久之後才從老照片中發現,奧巴馬是他大學同學),後來他發現自己的興趣不在這兒,二年級時轉學計算機。他非常感謝哥倫比亞大學靈活的轉系制度。

李開復說:“直到今天,我還記得哲學系的一個老教授說的話:‘知道什麼是make a difference(製造不同)嗎?想象有兩個世界,一個世界中有你,一個世界中沒有你,讓兩者的不同最大,最大化你的影響力,這就是你一生的意義’。這句話可以說影響了我的一生。那以後,凡是我要做重要決定,我都會想起這句‘讓世界不同’的話,從而讓我的內心作出選擇的時候更加堅定。”他從一位大學副教授,跨入IT企業界,在這一人生的重大選擇面前,打動他的一句話是“你是想一輩子寫一堆像廢紙一樣的學術論文呢?還是要來真正地改變世界?”

作為一個跨國公司在中國的高級管理者,李開復一直都在感受來自各方面文化和價值觀差異的衝突和衝撞。他說:“我深深體會到那水土不服所帶來的痛苦,以及逐漸適應過程中的煎熬,同時也深深體會著每一點一滴的來自不易。有時修,那種撲面而來、毫無防備的價值文化衝撞,讓人備感掙扎,尤其是那些傾訴無門的委屈和不被理解的孤獨。但是,我相信,這一切的一切,都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必經之路,也是跨國公司在中國成功的必經之路。“

書中李開復的坦誠和幽默,常常讓我開懷大笑。他在大學時,有一年去做一份暑期工作。內容是為賓夕法尼亞州60位聰明的高中生教授計算機課。課程結束後,每位學生都學會了寫程序,這個成果還展示給賓州的州長看,得到了好評。他自然很得意。沒想到,暑期結束,他去系主任那兒領那筆不菲的酬金時,看到了學生對他的評價。學生給他打的平均分只有1分,而其他教師一般是3-4分。學生對他的課程評價是“太枯燥了。”“他上課時,從來沒有看過我們的眼睛,只有他一個人在表演。我們給他的課取了個名字,叫做‘開復劇場’。”還有同學寫道:“李老師的語氣單調,就像唸經一樣,有著強烈的催眠作用。就算我昨晚睡夠了,終究還是敵不過李老師的催眠術。”

李開復最後將他的事業落腳在中國,很大程度上受他父親的影響。他的父親李天民是臺灣的立法委員,後半生在臺灣度過,但他從來沒有忘記祖國大陸。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光,他經常對李開復說,如果能回大陸去看一看該多好!有一次,他告訴李開復,他做了個夢,夢裡的他在水面撿到一張紙,上面寫著四個字——“中華之戀”。父親有個遺願,那就是寫一本書,書名是《中國人未來的希望》。姐姐告訴李開復,父親一直希望他能夠幫助他做完未竟的事業。後來,李開復真的與中國大學生結下不了情緣,也是為了實現父親的願望。

自傳的最後,李開復想起電影《死亡詩社》的一個場景,基延老師帶領學生們尋找生命的意義,朗誦了梭羅《瓦爾登湖》中的名言:“我步入叢林,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,我希望活得深刻,並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。然後從中學習,以免讓我在生命終結時,卻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。”李開復以這句話作為他自傳的結束語:“抓住一切去探尋生命的意義,總有一天,世界將因你不同。”